金融数据纷扰背后的三点疑问--11月金融数据点评

 | 2019年12月12日 09:20

事项

2019年11月新增社融1.75万亿,新增人民币贷款1.39万亿,M2同比增长8.2%,M1同比增长3.5%。

主要观点

社融量质改善靠什么?

2019年以来,扣除短期贷款、表内外票据等银行信贷冲量工具,剩余有效融资所占社融比重温和提升。同时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持续多增,金融数据结构逐步改善,背后反映的是银行对于“稳增长”的回应,由前期靠票据,转向后期靠政府基建。

2018四季度宽信用工作开展以来,“以票充贷”如火如荼,但伴随监管趋严,以及开票总规模的限制,票据支撑社融乏力。即便有少量新增,同比来看,从现在到明年一季度,票据同比在高基数上形成额外增量的可能性不大。

对比之下,基建融资需求的支撑自2019年9月起开始显现。需求端,专项债发行高峰后,基建配套融资需求回升,政府类项目储备相对充裕。投放端,LPR改革后利率边际下行,政府类贷款项目是银行“抢资产”投放的第一选择。这与我们前期跟踪到的三条线索(信贷官反馈、信贷与基建投资的领先性、基建贷款增速)基本一致。

下载APP
加入Investing.com百万用户的行列,全球金融市场早知晓!
立即下载

在此基础上,展望2020年一季度信贷节奏,社融改善依然主要倚赖基建发力。面对“稳增长”要求和全年贷款利率下行的可能,银行依然有信贷前倾意愿,同时配合专项债前倾基建发力下政府配套融资需求,表内企业长贷与表外专项债同比仍将改善。但相较2019年一季度,票据融资、信用债发行与房地产融资需求同比形成支撑的可能性相当有限,也受制于此,2020“开门红”或难以再现2019年热度。

社融与M2背离为什么?

2019年社融增速与M2一度背离,究其原因,二季度或因非银存款的持续拖累,当前或受到财政存款的单月扰动以及隐性债务置换的影响。M2与社融相比较,在口径上,额外考虑了非银金融机构资金,但缺少了政府的财政资金。因此,非银存款对M2形成同向拉动,而财政存款则对M2形成反向拖累。

由于同业收缩,银行向非银投放的资金减少,今年非银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速一度滞留在负区间,二季度一度引致社融-M2剪刀差扩大。而11月财政存款的多增未能纳入M2统计,对应财政支出同比力度的减弱,减小了企业和居民存款的改善程度,反向拖累了M2增速。隐性债务置换由贷款置换非标,助力了中长期贷款改善,但两者一增一减,最后都转化为城投存款,整个过程并未能创造新增存款来形成对M2增速的贡献。

M1同比再现改善为什么?

11月M1提升0.2个百分点至3.5%,我们认为背后原因有三。首先,商品房销售额同比持续改善导致的居民存款向企业部门(房地产企业)的转移终于有所体现。其次,暖冬之下企业生产积极性有所回升,活期资金交易活跃,反映“稳增长”力度边际上增强。最后,今年最热“双十一”增加了居民存款流向企业存款。今年双11呈现多平台、长时间特征,居民消费现狂欢高峰。但整体而言,自二季度以来M1长期波动在3.4%附近。展望明年全年M1,中枢有望继续小幅攀升至4%-5%左右,但难见高企。

具体分析及金融数据细项情况请详见正文。

风险提示:房地产调控政策松动

报告正文

一、金融数据纷扰背后的三点疑问

(一)社融量质改善靠什么?

2019年以来,尽管社融同比增速颠簸前行,金融数据上下波动,但我们确实看到了金融数据结构的逐步改善。扣除短期贷款、表内外票据等银行信贷冲量工具,剩余部分的社融占比有所提升。同时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持续多增。

金融数据量质的逐步改善,反映的是银行对于“稳增长”的回应,由前期靠票据,转向后期靠政府基建。2018四季度宽信用工作开展以来,“以票充贷”如火如荼,2018Q4与2019Q1表内外新增票据占社融占比分别高达18%和12%。但伴随监管趋严,以及开票总规模的限制,票据支撑社融乏力。以票据利率出现大幅下行的7月和11月为例,表内外票据增量有限,7月负增长3278亿,11月新增1195亿。即便有少量新增,同比来看,从现在到明年一季度,票据同比在高基数上形成额外增量的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