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终于变成了“A股”

 | 2020年5月25日 08:28

3月的熔断相信所有人还历历在目,单日暴跌7%的熔断可以说前所未见,在无法成交的那15分钟,有朋友称之为“心跳停止”,但我想说的,现在的大盘又何尝不是。复盘标普最近的走势,在2720~2950这个区间已经来回震荡了长达6周的时间,成交量是一天比一天低,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心跳停止”。

一方面,基本面差到不敢想象,失业率创下经济危机以来的新高,大量的企业开始裁员,标普500指数的利润在一季度就整体下滑了15%;另一方面,美联储的无限QE,让大盘始终没有往下跌的动力,不要和美联储作对,已经成为所有空头们的梦魇。

现在的市场已经进入到一个相当极端的阶段,科技和生物科技板块频频创下历史新高,但航空、零售、旅游、金融和工业等反应实体经济的板块却仍然在底部徘徊。投资者扎堆蜂拥买入远程办公经济和疫苗,当所有人都买入的股票只占市场一小部分时,这些公司的估值显然都会最终脱离现实。

下载APP
加入Investing.com百万用户的行列,全球金融市场早知晓!
立即下载

这其中最典型的可能是saas板块了,Datadog Inc (NASDAQ:DDOG)、Twilio Inc (NYSE:TWLO)、Okta Inc (NASDAQ:OKTA)、Coupa Software Inc (NASDAQ:COUP)等等都创下了新高,不少saas公司的估值之高更是让我们见证了历史,这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Shopify,这家公司凭借不到5亿美元的季度营收,获得了接近千亿美元的市值,类似的公司比比皆是。

我不想去评价这些公司当前估值的合理性,毕竟企业上云这是未来5~10年最重要的趋势,saas板块出现一些10倍、100倍的大牛股,那都是正常,但现在这种鸡犬升天还是有一些让人毛骨悚然。这些公司没有创造一毛钱的利润,亏损还有扩大的趋势,但投资者却忽略了一切。

记得有段时间我和朋友聊天,谈论A股和美股的区别。当时我这样嘲笑A股,垃圾公司实在太多了,机构没办法分辨出好坏,所以只能整个板块一起买,最终造成了A股普遍同涨同跌的现象,要么“全国江山一片红”,要么“屏幕一片惨绿”,只要大盘有风吹草动,随之而来的就是整个行业甚至多个行业的涨与跌。

何为同涨同跌,企业股票价格的波动,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来自整个市场的波动和来自公司自己的波动,分别叫做“系统性风险”和“个体性风险”。因为市场上各个企业的信息不同,波动的方向也是各异的,所以个体性的风险很容易会被分散抵消。而系统性风险是影响全局的,所以很难被分散抵消。

中国A股市场的波动,更多反映的是市场的系统性风险,而不是个股的个体性风险。当一个市场上金融资产的价格大多反映的是系统性风险时,就会产生两个后果:第一,公司的财报相关信息无法充分体现在公司股价上,即个股的定价没能充分反映企业的特质,像经营、管理、利润等等。第二,多只股票价格朝着一个方向波动,任何一点好消息或坏消息都可能产生过度的市场反应,这也就是俗称的股市同涨同跌。

现在的美股何其相似,这周五saas板块的走势再次让我记忆犹新。Splunk Inc (NASDAQ:SPLK)发了一份远超预期的财报,股价暴涨12.73%,我觉得这没任何问题,但搞笑的是,所有saas公司都跟着来了一波暴涨。我之前常常称这种现象为“板块轮动”,但现在怎么看都觉得不正常。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和我一样的想法,那就是A股和美股越来越像了,MRNA疫苗出了好消息,大盘暴涨3个点;MRNA疫苗遭到了质疑,大盘又暴跌1.5%,市场并不关心企业的经营的情况,反而更关注有没有投机性的机会,大盘涨跌也更多和头条新闻相关。

我觉得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两方面原因,一个是市场缺乏增量资金,看上去热闹喧天,但交易量却告诉了我们一切,现在的美股成交越来越不活跃,单日成交量超过1亿美元的公司,周五的时候只有454家,这说明没有新的增量资金入场。存量资金的博弈之下,投资者只能追涨杀跌,暴涨的公司无脑涨,暴跌的公司不会有反弹。

另一个是散户投资者变多了。美股投资以前都是机构主导,机构往往都是相对理性的,他们更倾向于分散自己的风险,价值和成长都会进行相应的配置,而散户则不同,哪个版块涨的多,他们就投哪个版块,市场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引发恐慌性抛售,一遇到利好又会蜂拥而至。

证明这个结论最好的例子,国经纪商TD Ameritrade公布了一季度财报,新客户资产净值达到450亿美元,新增零售账户数量达60.8万户,较去年同期大增249%。美国另一零佣金交易平台Robinhood数据显示,其银证转账资金在一季度出现了史无前例的流入,日均股票交易量比去年四季度暴增30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