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到一家公司设立ESG委员会时,我选择卖出”

 | 2021年12月3日 08:35

作者 | Nimo
来源 | 阿尔法工场ESG

“当看到一家公司设立ESG委员会时,我选择卖出。”

这句话出自Federated Hermes(爱马仕投资管理公司)的负责任投资主管Leon Kamhi之口。

公司设立ESG委员会,体现了对ESG工作的重视。这理应得到肯定,为何Leon Kamhi却持截然相反的态度?

Federated Hermes,是一家成立于1955年的老牌国际资管公司。

截至2021年9月30日,Federated Hermes资管规模达到6,341亿美元,并为覆盖1.71万亿美元的客户提供投资指导。

此外,Federated Hermes也是全球领先的ESG投资者,在2006年已成为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PRI)的创始签署方。

作为Federated Hermes的ESG业务负责人,Leon Kamhi在一场活动中,表达了自己对公司董事会监督ESG事宜的看法。

其略带调侃意味的观点,实际上反映了对当下大量公司成立ESG委员会的担忧。

Leon Kamhi认为,成立ESG委员会是一种迷惑投资者的“漂绿(green-washing)”行为。

随着ESG投资规模的日益扩大,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关注自身的ESG建设,以此吸引ESG资金青睐。

下载APP
加入Investing.com百万用户的行列,全球金融市场早知晓!
立即下载

除发布ESG报告这种“肉眼可见”的行动外,建立ESG委员会成为另外一种常见的做法。

从年初至今,已经有包括海尔智家、江西铜业、光大控股、阜丰集团、远东宏信、联华超市、天境生物等在内的十余家公司成立了ESG委员会。

大胆预测,这种现象会更加明显。至于为什么,我们这里先卖个关子。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都叫“ESG委员会”,但在本质上还是有“真伪”之分的。

一种是董事会层面的ESG专业委员会,是将ESG事宜上升为治理层面。这种做法会改变公司原先的治理架构。

另外一种则是成立经营层面的ESG工作委员会。这只实现了整体ESG管理职责的归属,但并非真正意义的ESG管治。

我们将要讨论的是第一种,即将ESG事宜的监管职责落在董事会。

关于董事会发挥ESG领导作用的优势,我们在过往文章中都有说明,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成立ESG委员会,也被很多公司当作一种有效传递自身对ESG足够重视的手段。

但实际上,他们可能还不清楚ESG管治到底意味着什么,更不清楚董事会要如何开展工作。

与资本市场的吸引力相比,来自监管层面的压力,才是让公司不得不成立ESG委员会的原因。但他们可能误读了监管政策。

在近期成立ESG委员会的公司中,绝大多数都是港股公司。

包括在上周刚刚成立ESG委员会的同程艺龙(0780.HK),同样也是香港上市公司。

这只是一种巧合么,还是必然?公司成立ESG委员会就够了么?到底怎样做才能发挥董事会对ESG的领导作用?

我们今天就来聊聊“ESG委员会”。

h2 对ESG管治政策的误读/h2

先来讨论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有如此多的港股公司开始成立ESG委员会。

如果关注港股ESG监管动态的话,你肯定能想到背后的原因。

从2020年7月1日开始,港交所新版《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ESG指引)开始实行。

由于多数公司的财年截止日是12月31日,所以实际上,很多公司从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的财年开始,才正式遵循新版ESG指引开展ESG工作。

也就是说,这些公司在编备2021财年度的ESG报告时,才会响应新版ESG指引要求。

新版ESG指引在结构上的最大变化,是增加了“强制披露规定”。强制披露责任级别的规定,港股公司是不敢不遵从的,

其中,第一条规定就是有关ESG管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