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准升温,降息可期——2021年12月3日总理提及降准点评报告

 | 2021年12月6日 08:05

主要观点

12月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时表示“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围绕市场主体需求制定政策,运用多种货币工具,适时降准,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确保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2021年三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我们提示货币政策天平变化的开始,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我们提示投资者当前货币政策拐点已现,未来一段时间稳增长将作为政策当局更重要的诉求,宽货币正在路上。当下降准预期发酵,我们重申我们年报《赢己赢彼的稳增长》的观点,2022,降准之上,降息可期。

什么时候降准?——或需静待国常会或国务院文件落地

2017年以来,降准通常要经过国常会落地,或者是经过国务院政策文件后落地。整个时间窗口大约在国常会和政策文件落地之后的两周之内,最快或需两到三天降准即可落地。

下载APP
加入Investing.com百万用户的行列,全球金融市场早知晓!
立即下载

2017年以来,降准没有经过国常会直接落地的总共有三次,两次是在2018年通过政策文件的形式实施,其中一次是全面降准,一次是定向降准,剩下一次是在2019年12月23日总理成都考察之后提及,并且12月2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意见》,之后全面降准落地。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7月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提及降准后并未立刻降准,而是等到2019年9月4日国常会沟通之后在9月6日形成降准。

当前我们认为降准预期已起,但按照历史规律,仍需静待国常会宣布或者国务院文件落地之后,降准通常才会正式落地。

货币政策未来怎么走?——2022降准之上,降息可期

(1)从量上看——降准存在一定程度的必要性

首先,当前央行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占总资产的比重达到33.69%,再度超过央行资产规模的三分之一。11月份央行已经续作了1万亿MLF,12月和1月仍有1.45万亿MLF到期,续作的操作难度较大,因此降准或是调整央行资产负债表结构的较好的选择。

其次,2017年以来,当社融增速与GDP增速的差值小于2.5%的时候,央行通常都会进行降准操作。2021年3季度,社融存量同比为10%,GDP隔年同比为7.66%,二者差值为2.34,明显小于2.5%。在此情境下,央行为了保证社融增速与名义GDP相匹配的视角来看,降准也是一个相对适宜的选择。

(2)从价上看——2022年降息值得期待

我们在此再度强调,2022年有降息的可能。应然角度而言,2022年上半年具有降息启动的“应该”性(经济增速位于潜在增速下沿、工业企业利润二季度有穿负可能、直达工具必有但或尚难一条腿走路、华创宏观DR007模型指引经济运行应该匹配更低的DR007利率);从实然角度而言, 2021年下半年有滞涨掣肘,2022年秋天后或有美国加息掣肘,本轮经济下行周期中,2022年留给决策层可以顺利宽松的战略窗口并不是很长。综上,应该降+窗口难得,我们提示资本市场,2022年降准之上,降息可期。

债市影响怎么看?——2022年上半年,债券无熊市,降息或将锦上添花

从社融结构来看,2022年上半年大概率是票据融资同比上行+顺周期融资同比下行的组合(顺周期融资定义为企业中长期贷款,居民经营贷款,居民短期消费贷款,股票融资等受政策波动影响较小的社融科目),历史复盘中在这一组合下,债券从无熊市。如果2022年降息的话,十年期国债将有更大下行空间。

风险提示:货币政策超预期

报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