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CDMO领军者来袭,凯莱英赴港上市有何看点?

 | 2021年12月17日 13:48


CXO赛道,有个更加通俗的名字,那就是医药领域的“卖铲人”。在医改腾笼换鸟之际,创新需求持续增加,在工程师红利下“卖铲人”也成为高景气赛道,业绩高速增长的代言人。
今日,全球第五大原材料CDMO企业凯莱英 (SZ:002821)(HK:6821)正式登录港交所,发行价每股388港元,高盛和中信证券为联席保荐机构。作为曾经在A股市场带来超额收益的凯莱英,此番赴港上市又透露了哪些关键信息?
高景气赛道:CDMO领域
如今市场上,Biotech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可谓是百花齐放。仔细看生物制药新秀们的招股书上,拥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那就是绝大部分选择了CXO公司进行合作,通俗来说便是药物研发生产的外包服务。
外包服务,各行各业都会存在,其存在的原因主要是节约成本。
药物的研发,生产,花钱如流水,如何才能在节约开支的情况下快速高效的研发成功并且快速实现商业化?药物研发生产外包服务(CDMO)可以提供很好的解决方案。一般而言,药物从有最初的构想到最后的产品商业化,需要经过药物发现的理论研究,临床试验I期,临床试验II期,临床试验III期,经过当地的药监局批准后,才能进行商业化生产。
根据公司公告数据显示,早期的药物筛选需要从上万种化合物中选取,到临床前试验便已经缩减至250种化合物左右,在进行临床试验审批前,平均就可能已经花费了3-6年时间,花费成本则达到6-9亿美元,成功率约为2.5%。而随着临床试验的推进,候选化合物逐渐减少至5种左右,临床试验也从初期的20至100人的试验样本扩展至1000至5000人样本数目,这一过程一般持续6-7年。算下来在获得商业化批准的时间,已经度过了9年至13年,真正的十年磨一剑,成功率仅为万分之一。
这只是单纯的计算研发成本和试验时长,如果药企选择自己建厂研发,那么建设工厂的时间和成本将会另算。如此一来,对于有好的想法的生物科技类企业,前期将研发试验交给专业机构,后期交给专业机构投产进行商业化,能够大大降低成本,新药研发进程也会有所加快,这也是CDMO企业能够存在的意义。 
图表一:新药研发过程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