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创宏观·张瑜团队】一文解谜“央行上缴利润”

 | 2022年3月10日 11:46

事项

3月8日,央行表明今年依法向中央财政上缴结存利润,总额超过1万亿元,结存利润主要来自过去几年的外汇储备经营收益,未来将按月均衡上缴。

主要观点

明确定义——未上缴利润或体现在央行资产负债表里的“其他负债”科目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财务制度》,常态下,外汇储备经营收益计入央行资产,体现在资产负债表当中。而央行的未分配利润理应上缴中央国库,但是根据财政部表态来看,疫情以来,我国对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含央行)暂停上缴利润。

因此我们得出第一个结论:历史上“未分配利润”或上缴中央形成“政府存款”。疫情以来,未分配利润不再上缴,但外汇储备经营收益仍记在资产当中。我们预计“未分配利润”计入了央行资产负债表负债端的其他科目当中。

我们推断当前的未分配利润或体现在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其他负债”层面。考虑到储备货币,不计入储备货币的金融性公司存款,发行债券,国外负债等四项科目均有明确定义,而自有资金的体量太小(仅200亿左右,不足以支持万亿利润的上缴)。特别值得观察的是,其他负债科目在2013年到2019年期间占央行资产的比重约为1.6%,疫情以来最高提至4.0%,较疫情前明显提振。

下载APP
加入Investing.com百万用户的行列,全球金融市场早知晓!
立即下载

观察影响——上缴利润有类降准50bp功效,但实体感受或明显较弱,财政性大于货币性

本轮未上缴的结存利润,事实上可以理解财政冻结在央行账户上的钱。因此随着这部分被冻结的流动性得以释放,这一过程大致分为两步:

第一步,利润上缴形成财政存款,体现为资负表负债端“其他负债”科目下降,“政府存款”科目上升。这一过程并不创造流动性。

第二步,财政发力形成资金流出,体现为资负表负债端“政府存款”科目下降,“储备货币”科目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不论上述的科目猜测是否正确,但只要这部分钱形成政府的财政存款后并投放,那事实上就会形成基础货币的扩张。当前校准存款204万亿,1万亿的利润上缴数量上大约对应降准50bp。但我们提示这当中有三个值得观察的层面:

首先,本次“类降准”的过程漫长,并非一次性释放。根据央行的声明,本次上缴利润是按月均衡上缴,短期“类降准”感受并不强烈。

其次,本次“类降准”取决于财政的花钱速率。央行上缴利润形成政府存款的过程并不起到释放流动性的作用。只有当财政资金使用后流向企业居民端,实体经济的才能有“类降准”感受。

第三,本次“类降准”受到资金用途限定的影响。与常态降准不同,本轮上缴利润限定了资金的用途,因此实体经济感受的流动性释放或小于50bp的降准。

展望未来——上缴利润与降准与否并无关联,3.15降息值得期待

当前社融同比与M2同比差值的迅速收窄或预示出当前金融层面的主要矛盾仍是客观意义的缺资产,因此即便短期不降准,也是因为降准对解决“缺资产”的功效相对有限,而并非上缴利润代替了降准操作。

我们提示关注3月15日MLF降息的可能。地缘政治影响下,美国2月CPI同比数据大概率较今年1月进一步抬升。通胀提升的情境下,不排除美联未来通过连续加息的方式抑制通胀。因此,3月15日国内存在抢跑降息的可能。一方面可彰显独立性提振内部信心,另一方面全社会融资成本的下降也有助于“扩信用”的加速修复。

风险提示:货币政策超预期

报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