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抢跑618,快人一步解锁六月AI精选股年中特惠

关注3月经济数据的季节性规律

发布时间 2021-4-1 08:32
更新时间 2023-7-9 18:32

1、市场回顾与展望

周三利率呈现震荡下行走势,早盘受隔夜美债利率冲高回落,海外风险偏好整体回调影响,利率小幅低开。随后公布的3月官方PMI数据虽然双双超预期,但市场对3月经济数据的进一步向好预期较为充分,利率仅小幅反弹。此后股市持续走低带动利率再次震荡下行。全天来看,各期限活跃券利率普遍下行1-3bp不等,中短端利率的下行幅度大于长端。

关注3月经济数据的季节性规律。随着3月经济数据的陆续公布,市场对经济进一步复苏、数据持续改善的预期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印证。但从市场表现来看,进一步向好的3月经济数据似乎并没有给市场带来显著影响,股强债弱的格局仍在延续。这一表现背后反映了怎样的市场预期?我们应当如何看到3月经济数据的进一步向好?

对比2019年3月和2月(部分数据为1-2月累计同比)的经济数据,我们不难发现,2019年同样出现了3月经济数据较2月大幅改善的情况,这一方面反映出3月经济数据的恢复受到了春节后企业集中复工,新开工季来临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两会前后随着年度经济政策目标落地,各地区年度重点投资项目也开始密集动工,经济数据也随之出现明显修复。往后看,同样参考2019年的情况,4月开始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激化,经济数据再次进入了下行通道,3月强劲的经济数据并未带动全年经济趋势向好。由此可见,从历史数据来看,3月经济数据往往都是年内高点,更多受到季节性因素影响,3月单月数据的走势对全年经济数据的趋势并不能带来明确的指引作用。

反观今年,3月的经济数据向好一方面同2019年一样,受到了春节后新开工季企业集中复工和地方投资项目密集开工推动,另一方面也与春节期间疫情反复,就地过年压抑的需求在3月集中释放影响。因此3月经济数据的反弹更多受季节性和临时性因素的推动,并不能单凭3月单月的数据,就得出经济复苏趋势进一步强化的结论,况且市场此前对3月经济数据向好存在较强的一致预期,预期兑现也并不足以改变市场的现有趋势。

展望未来,二季度才是决定未来利率趋势的关键期,一方面可以验证经济复苏的成色和数据改善的可持续性,另一方面也可以观察通胀冲高,供给压力上升对市场的冲击程度,此外货币政策是否真的会出现边际变化也将在二季度揭晓。因此二季度在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利率的波动有望加剧,交易机会也将随之到来。

2、3月PMI数据点评

今日公布的3月PMI数据显示,3月制造业PMI录得51.9%,较上月提升1.3个百分点;非制造业PMI录得56.3%,较上月上升4.9个百分点;综合PMI录得55.3%,较上月上升3.7个百分点,整体均超市场预期,表明经济整体景气度较强,从分项上来看:

制造业整体向好,51.9的绝对数值为疫情以来第三高点,排在去年3月和11月之后。供需方面生产、新订单环比分别提升2.0和2.1个百分点,结束了4个月以来的扩张收缩走势,表明了春节过后制造业重启呈现供需两旺格局;外需方面,新出口订单和进口指数环比提升2.4和1.5个百分点,二者自去年11月逐渐走弱以来首次提升,且均再次跨过荣枯线,表明海外供给能力随着经济好转逐渐修复,同时疫情控制下国内外经济产生一定共振;库存方面,原材料库存提升0.7个百分点,产成品库存下降1.3个百分点,采购量提升1.5个百分点,说明在订单和生产的刺激下,企业加大采购,提高原材料储备,同时加快产品去化速度,属于主动补库存行为;价格方面,原材料和出厂价格升至近两年高点,分别为69.4和59.8,环比提升2.7和1.3个百分点,以铜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3月份有所回落,表明需求旺盛持续刺激价格提升。其他方面,从业人员和供货商配送时间均环比提升,表明制造业就业修复的过程中,配送时间却在加长,说明需求端超过物流运输能力。最后需要注意,生产经营活动预期回落0.7个百分点至58.5,但整体预期依旧强劲。

非制造业复苏更为强劲,商务活动指数的56.3为近十年来的同期第三。分项上来看服务业指数55.2,环比提升4.4,建筑业指数环比大增7.6个百分点,来到了62.3,显示出春节后服务业重新回暖至去年四季度水平,建筑业受新开工旺季影响景气度提升,与水泥价格持续提高等高频数据相吻合。需求方面新订单指数大幅提升,新出口订单回到荣枯线以上,表明非制造业内需恢复更为强劲。价格指数呈现扩张状态,表明通胀上行一定程度上传导至服务业。

3月份PMI数据大好是否表明经济复苏大超预期?我们认为更多属于季节性因素下的全球共振,长期来看难以持续。通常来讲春节月份之后PMI往往会走高,而今年由于春节期间疫情担忧等影响,对于餐饮、交通等非制造业影响较大,因此本月服务业指数大幅提升,同时节后3月属于开工旺季,建筑业回升属情理之中;而制造业方面,随着海外经济活动的逐步放开,全球经济获得一定共振,因此可以看到海外订单和进口指数的再次回暖。但未来随着航空、铁路、餐饮等回归常态,建筑业走出旺季高点,海外供给能力逐步替代,PMI数据难以持续抬升走势。

3、全球疫情及疫苗进展跟踪

1)全球疫情状况:

海外方面,3月以来由于变异病毒传播与防疫措施放松,世界多地新一轮疫情爆发。截止3月28日,全球每日新增确诊病例(七日平均)回升至55万人,接近去年11月时的水平。巴西、美国、印度日均新增确诊均超过5万例/日。其中,美国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率明显回升,CDC官员提示第四波疫情高峰的风险;意大利因近日重新进入封锁状态,新增病例得到控制,但法国、德国及中东欧部分国家的新增确诊仍呈上升态势。本轮海外疫情反复与油价调整基本同步,且4月OPEC+也以此为由下调了2021年全年原油需求预期,因此仍需密切关注未来疫情形势的进展。

国内方面,3月30日云南瑞丽新增6例本土确诊病例。本次本土疫情散发正好发生在清明小长假之前,且云南也是旅游大省,预计会对假期期间旅行数据产生一定拖累。

2)疫苗接种情况:

截止3月28日,全球疫苗接种速度达到1477万剂/天(7日平均),其中中国、美国、印度、欧盟近7日日均接种量分别为413万、271万、221万和143万。与3月中旬相比,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国日均接种量有明显抬升,欠发达地区接种量增长普遍快于欧美,但整体来看接种率仍然偏低。

目前疫苗接种覆盖率(疫苗接种数/未确诊过新冠的健康人口)以色列(127%、含第2剂接种)>阿联酋(86%)>英国、智利(53%)>美国(48%)。根据我们的测算,按照当前接种速度,美、英均有望在今年7月底之前实现70%人口的群体免疫。随着强生疫苗等只需接种一剂的疫苗开始推广,各国达到群体免疫的时间有望进一步提前,但近日欧盟和印度限制疫苗出口可能会对接种带来一些不确定性。
国内情况来看,3月下旬以后我国疫苗接种速度显著提升。截止3月29日,全国已接种新冠疫苗1.1亿剂。根据测算,若要在6月底实现接种剂次达到人口数的40%,后续日均接种速度需提升至500万剂/天,与工信部3月24日公布的疫苗日产量基本一致。但如果考虑到已接种人群需进行第二针接种,要在6月底实现40%人口接种至少一剂,日均接种速度未来或需提升至800万剂以上,这对于疫苗供应和人群接种意愿都是一种考验。

3)近期新闻

4、市场回顾与展望

早盘市场策略

隔夜消息面来看,海外主要关注拜登即将于当地时间周三公布的约2万亿美元的基建投资计划,一度推动10Y美债利率和美元指数创下去年年初以来新高。国内方面则主要关注美国年度人权报告公布对中美局势的潜在影响,以及云南出现的多例新冠本土确诊病例。日内则主要关注上午即将公布的3月官方PMI数据,拜登基建投资计划的具体细节,以及美债利率和全球风险偏好的变化。

交易策略方面,目前市场对4月潜在的一系列利空因素均有较为明确的预期,出现显著超预期因素推动利率大幅上行的风险有限,而临近假期出现的本土新增病例又会给假期旅游和出行需求带来一定程度的抑制,因此短期来看在央行货币政策基调和资金面依然保持平稳的背景下,市场利率明显上行的风险可控,不必对市场的小幅调整过度悲观,交易盘仍可继续持有。

午盘市场综述

上午利率整体呈现震荡下行走势,早盘受隔夜美债利率冲高回落,海外风险偏好整体回调影响,利率小幅低开。随后公布的3月官方PMI数据虽然双双超预期,但市场对3月经济数据的进一步向好预期较为充分,利率仅小幅反弹。此后股市持续走低带动利率再次震荡下行。综合来看,上午各期限活跃券利率普遍下行1bp左右。
展望未来,由于3月是春节后传统的新开工旺季,经济数据季节性冲高已成为市场一致预期,因此即使未来公布的3月经济数据普遍向好,也很难给利率带来明显的上行风险,反倒是央行货币政策基调、资金面和利率债供给等因素相对而言更值得关注,将成为二季度债市主要的观察点。短期而言,央行货币政策基调暂时平稳,利率债供给尚未放量的背景下,债市的风险依然相对可控,清明小长假持券过节优于持币过节。

最新评论

正在加载下一篇文章……
风险批露: 交易股票、外汇、商品、期货、债券、基金等金融工具或加密货币属高风险行为,这些风险包括损失您的部分或全部投资金额,所以交易并非适合所有投资者。加密货币价格极易波动,可能受金融、监管或政治事件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保证金交易会放大金融风险。
在决定交易任何金融工具或加密货币前,您应当充分了解与金融市场交易相关的风险和成本,并谨慎考虑您的投资目标、经验水平以及风险偏好,必要时应当寻求专业意见。
Fusion Media提醒您,本网站所含数据未必实时、准确。本网站的数据和价格未必由市场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做市商提供,所以价格可能并不准确且可能与实际市场价格行情存在差异。即该价格仅为指示性价格,反映行情走势,不宜为交易目的使用。对于您因交易行为或依赖本网站所含信息所导致的任何损失,Fusion Media及本网站所含数据的提供商不承担责任。
未经Fusion Media及/或数据提供商书面许可,禁止使用、存储、复制、展现、修改、传播或分发本网站所含数据。提供本网站所含数据的供应商及交易所保留其所有知识产权。
本网站的广告客户可能会根据您与广告或广告主的互动情况,向Fusion Media支付费用。
本协议的英文版本系主要版本。如英文版本与中文版本存在差异,以英文版本为准。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 | 粤ICP备17131071号 |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