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爆优惠40%
🔥 我们的AI选股策略科技巨头,自五月以来已大涨7.1%。立即领略AI风采,抓住热门股机遇。
领取六折优惠

四大关键词详解万亿国债发行,一线解读:凸显2024年稳增长决心,渐次触达经济增长与资本市场

发布时间 2023-10-26 16:57
更新时间 2023-10-27 02:14
© Reuters.  四大关键词详解万亿国债发行,一线解读:凸显2024年稳增长决心,渐次触达经济增长与资本市场
BOI
-
IDBI
-
INBA
-
IGAS
-
INBF
-

财联社10月26日讯(记者 林坚)连日来,市场对于万亿国债即将发行的预期持续升温。一方面,万亿级别的国债发行打消了市场对后续“稳增长”政策力度下降的担忧,对中长期市场信心修复有着较强的信号作用。另一方面,国债发行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将产生较为明显的助力,持续体现中国经济恢复动能。

中央财政将在今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0000亿元,作为特别国债管理,旨在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三季度和9月经济数据发布后,投资者继续观望稳增长政策发力的节奏。正值经济稳健恢复发展的档口,万亿国债发行将从哪些方面、哪些环节产生深度积极作用?为此,财联社记者多方采访了券商首席经济学家,以及宏观策略研究员,梳理了政策带来的核心影响,总结四个关键词便是稳经济、振投资、利市场、强信心。

总体而言,特别国债落地,说明政府稳增长的决心足,政策及时、务实。业内人士认为,不管是对经济增长还是对资本市场,各方都应该更乐观些。

关键词一:稳经济,可直接带动名义GDP增速0.5-0.8个点

财政部副部长朱忠明在10月25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债资金投入使用以后,会积极带动国内的需求,进一步巩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可以看到,我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稳定恢复的态势没有改变,三季度以来一些指标逐步回升,结合发行特别国债等系列举措出台,未来一个季度的经济修复的斜率或将有所抬升,全年经济有望实现稳健式增长。

万亿国债发行凸显了2024年稳增长的决心,指向2024年大方向应会偏扩张、偏宽松、偏刺激。受访的人士认为,这预示2024年GDP目标或在5%左右。中金公司总量以及行业分析师认为,考虑到债券发行和投放需要时间,小幅上调2023年四季度和全年GDP增速预测分别至5.6%和5.3%;德邦研究认为,增发国债后,对明年经济增长可以更乐观,增长目标可设定为5%左右。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告诉记者,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总体持续恢复,但总需求不足、微观主体信心不振的问题依然存在。他进一步认为,增发国债有利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总需求,为今年四季度和明年的经济运行打下好的基础。

根据德邦证券测算,预计增发国债可拉动3万亿元投资,假设分3-5年完成,明年增量投资6000亿元-10000亿元,可直接带动名义GDP增速0.5-0.8个点。

中金公司总量以及行业分析师认为,四季度财政政策加码,有望稳住四季度乃至明年经济增长和经济主体预期,经济进一步企稳可期。展望明年,预计中央政府在新增赤字中占比继续提升,中央加杠杆仍有空间。

根据安排,此次增发的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今年拟安排使用5000亿元,结转明年使用5000亿元。受访人士称,资金落地到项目的效果将更多体现在2024年,有望改善投资者对明年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与实际表现的预期。

华泰证券研究员易峘、常慧丽预测,如果四季度财政赤字比年初预算多增1万亿元,并于今年四季度至明年一季度两个季度投放,有望支持经济增长年化约1.2个百分点。

关键词二:振投资,全年广义基建投资有望稳定在8%-15%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钟正生指出,今年以来,我国多地遭遇暴雨、洪涝、台风等灾害,而前9个月水利环境相关基建投资同比增速降至-0.1%。因此,灾后恢复重建、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有着必要性和增量投资空间。

据财政部介绍,本次增发国债的资金将重点用于八大方面:灾后恢复重建、重点防洪治理工程、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其他重点防洪工程、灌区建设改造和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行动、重点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程、东北地区和京津冀受灾地区等高标准农田建设。

中金研究预计今年全年广义基建投资有望稳定在8%以上。本次特别国债主要用于投资建设,有望填补财政自有资金不足对基建的支撑。基建项目审批机制有望加强协同,基建实物量或加速形成。地方隐债化解大框架下,存量化解与严控新增双线并推,基建投资愈发依靠财政资金。今年一般预算账户对于农林水利、交通运输和城乡社区等基建相关领域的支出目标增速低于整体,反映财政支出需重点保障社会保障和就业、债务还本付息、科技教育国防等刚性支出领域,预算内财政资金对基建的支持力度难有提高,而特别国债的发行,弥补了一般预算账户紧平衡和卖地收入下降的影响,有助稳定今明两年基建投资。

中信建投证券宏观、固定收益等团队称,万亿国债将解决基建资金与项目不足问题,明年基建投资增速中枢料将企稳。从项目端看,今年重大项目投资同比仍在负增长区间。今年以来的专项债项目总投资额度与债券发行进度不算靠前,1-9月的重大项目投资的累计同比增速仍为负,预计2024年部分新增债务限额有望在四季度下达,充分发挥债券资金稳投资稳增长效应。

中信建投证券宏观、固定收益等团队补充说道,从资金端看,今年的基建资金供给同比下行,新增国债为年底和明年提供增量资金供给。基建资金供给的下行与滞后的基建投资增速下行相对应,如果在年底前没有增量资金供给,明年基建投资增速的中枢下行压力就会较大,而当前由于较多的新增项目与资金逐步到位,预计明年和后年将是实物工作量形成的主要年份,明年基建投资增速预计会有所提升。

申万宏源分析师贾东旭、屠强、王胜等预测,传统基建将受直接提振,结合新基建的高增或将令2024年广义基建投资达15%以上。可以看到,今年以来财政的基调是控制风险,以化债为主,传统基建投资增速不断被压降,9月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累计同比仅有-0.1%,道路运输业投资累计同比也仅有0.7%。但传统基建2023年快速下行为2024年稳增长提供了更大的弹性,特别是本次万亿国债投向选择了隐性债务相对较小的水利环节,其对未来粮食安全以及防灾减灾所形成的社会收益方面作用巨大。

关键词三:利市场,市场底部特征已比较明显

近期政策面的利好不断,叠加中央汇金连续出手,加上此次特别国债的发行,不断释放出积极的信号,有助于提升市场信心。长远来看,资本市场的趋势将愈发明朗。中金研究认为,资本市场方面,市场底部特征比较明显,继续下行的空间有限,关注结构性机会。

第一,经济增长内生动能有待进一步修复,基建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1万亿人民币的特别国债用于基建投资补短板,主要投向灾后重建、防洪治理等领域,有望提振建材、钢铁、建筑、有色、机械等行业估值,相关概念在特别国债信息发布后第一个交易日有较好表现。

第二,汇金先后增持四大行股票、购买ETF,我们认为主要指数权重公司在近期可能也会有好于市场的表现。

第三,目前处于三季报业绩披露高峰期,上市公司盈利正逐步从底部改善,受益于需求好转、具备业绩弹性的行业值得重点关注。

第四,通过复盘过去稳增长期间的市场及行业表现,可以发现在政策发力前期,直接受益稳增长的周期板块往往有所表现,但持续性越来越弱,具备成长属性或产业升级逻辑的行业有望在中长期呈现超额收益,关注顺应新技术、新趋势且存在产业催化的科技成长细分领域。

关键词四:强信心,打开了政策想象空间

强信心体现在市场担忧政策疲软,并由此拉低了期待值,不过万亿国债的推出打消了这一困扰。华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宏观首席分析师张瑜称,新一轮稳增长政策的发令枪是7月政治局是第一轮面向今年的稳增长政策,现在开始正式进入第二轮面向明年的稳增长政策,是新一轮稳增长的开始。

据了解,随着国债发行,2023年全国财政赤字由38800亿元提高至48800亿元,中央财政赤字由31600亿元增加到41600亿元,预计财政赤字率由3%提高到3.8%左右。

记者留意到,本次万亿国债作为特别国债管理,若按照历史上三次特别国债安排,本不应该计入赤字,而归属于政府性基金管理。但本次将其全额计入2023年赤字,一次性提高2023年赤字率至3.8%,超过2020年的3.7%,成为公共预算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最高赤字率年份。但在使用上采取了特别的安排,即此次增发的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今年拟安排使用5000亿元,结转明年使用5000亿元。

对此,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告诉记者,本次“意外”增发国债、调整预算,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旨在稳增长、稳信心,并兼顾当下与长远,可重点关注三大影响,尤其是:赤字率突破了常规年份3%的约束、打开了政策想象空间,也指向2024年仍将稳增长、政策会偏扩张,2024年GDP目标也可能仍定为5%左右的偏高水平。短期看,更利好权益、债市将承压,四季度大概率会对冲性降准。

熊园认为,本次调整列入中央赤字,“中央加杠杆”特征更加显著,尤其是赤字率升至3.8%左右,突破了常规年份3%的约束,打开了政策想象空间,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短期权益市场也有望向好。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钟正生谈到,2023年的赤字率水平已调增至3.8%左右,这与2020年疫情水平相当,意味着3%的赤字率已不再是特殊情形下的“紧约束”。特殊时期需要特殊举措,这种政策理念上的突破尤其值得高度肯定。

最新评论

风险批露: 交易股票、外汇、商品、期货、债券、基金等金融工具或加密货币属高风险行为,这些风险包括损失您的部分或全部投资金额,所以交易并非适合所有投资者。加密货币价格极易波动,可能受金融、监管或政治事件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保证金交易会放大金融风险。
在决定交易任何金融工具或加密货币前,您应当充分了解与金融市场交易相关的风险和成本,并谨慎考虑您的投资目标、经验水平以及风险偏好,必要时应当寻求专业意见。
Fusion Media提醒您,本网站所含数据未必实时、准确。本网站的数据和价格未必由市场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做市商提供,所以价格可能并不准确且可能与实际市场价格行情存在差异。即该价格仅为指示性价格,反映行情走势,不宜为交易目的使用。对于您因交易行为或依赖本网站所含信息所导致的任何损失,Fusion Media及本网站所含数据的提供商不承担责任。
未经Fusion Media及/或数据提供商书面许可,禁止使用、存储、复制、展现、修改、传播或分发本网站所含数据。提供本网站所含数据的供应商及交易所保留其所有知识产权。
本网站的广告客户可能会根据您与广告或广告主的互动情况,向Fusion Media支付费用。
本协议的英文版本系主要版本。如英文版本与中文版本存在差异,以英文版本为准。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 | 粤ICP备17131071号 |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