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一轮大涨趋势开启!超12万投资者已采用这些做多策略。立即查看,轻松抄作业。
领取六折优惠

华泰证券:23年土地市场缩量与分化延续 关注具备核心城市资源的房企

发布时间 2024-1-26 09:53
更新时间 2024-1-26 10:05
© Reuters.  华泰证券:23年土地市场缩量与分化延续 关注具备核心城市资源的房企
1109
-
0960
-
2007
-

智通财经APP获悉,华泰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2023年土地市场缩量与分化两大趋势均未改变,但边际的修复仍值得注意。政策端,在供需关系边际优化的背景之下,土拍政策的限制也在逐步放开,其中两集中与限地价政策均有所宽松,以鼓励企业投资。市场端,尽管总量收缩,但规模下滑的幅度有所收窄,同时部分城市地市规模实现增长,展示韧性,部分企业积极择时择地,屯粮筑墙。看好重仓核心城市资源以及具备较强拿地能力的房企能够在市场筑底企稳的过程中率先受益。

华泰证券观点如下:

全国土地市场:量减价升的趋势持续演绎

2023年土地市场供需延续相对弱势,价格依然保持增长态势。1)供应:全年供应建筑面积13亿平,同比下降24%,供应楼面均价3233元/平,同比上升8%;2)成交:成交建筑面积9.5亿平,同比下降23%,降幅较22年收窄8个百分点,成交量处于2009-2010年水平;成交总价3.6万亿元,同比下降16%,降幅较22年收窄15个百分点,成交额处于2016-2017年水平。成交楼面均价3735元/平,同比上升9%;3)市场热度:溢价率由22年3.3%回升至4.5%,流拍率由22年22.2%下降至19.0%,较2021年的高点下降8个百分点,市场供需关系有所修复。

城市:成交集中度上升,分化仍是主旋律

2023年城市土地成交总价的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城市间的分化更为明显。土地成交总价TOP10/TOP30城市占全国成交总价的45%/70%,较22年提升1/3个百分点。从城市层面微观观察土地市场的修复与分化:1)成交规模变动上,262个城市中仅有77个城市成交建面同比为正,较22年减少4个,但把视角放在成交建面200/500万平以上的城市上,同比为正的城市有31/10个,较22年增加6/5个。2)溢价率上,高溢价的城市数量增加揭示土地市场的冷热不均,溢价率大于1%/5%的城市有121/61个,较22年减少7个/增加10个。无论是成交规模还是热度,分化均是主旋律。

企业:央国企强者恒强,龙头房企重仓核心城市

央企与地方国企仍是土地市场拿地主力,地方城投与民企拿地份额降低。权益拿地金额TOP30房企中,央企、地方国企、地方城投、混合制企业与民企的拿地总价占比分别为53%、22%、5%、12%、8%,较22年+5.4、+0.4、-5.9、+3.1、-2.9个百分点;其中民企份额下降,但TOP30中民企席位增加。龙头房企作为市场标杆,其投资策略可以反映对于城市未来房地产发展的判断。2023年龙头房企仍普遍选择重仓一二线城市,但也有部分龙头房企选择在三线城市关注一些点状机会,其在一线、二线和三线城市的拿地金额占比分别为40%、53%、7%,较22年分别+1.1、-3.6、+2.5个百分点。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不确定性;基本面下行;部分房企经营风险。

最新评论

风险批露: 交易股票、外汇、商品、期货、债券、基金等金融工具或加密货币属高风险行为,这些风险包括损失您的部分或全部投资金额,所以交易并非适合所有投资者。加密货币价格极易波动,可能受金融、监管或政治事件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保证金交易会放大金融风险。
在决定交易任何金融工具或加密货币前,您应当充分了解与金融市场交易相关的风险和成本,并谨慎考虑您的投资目标、经验水平以及风险偏好,必要时应当寻求专业意见。
Fusion Media提醒您,本网站所含数据未必实时、准确。本网站的数据和价格未必由市场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做市商提供,所以价格可能并不准确且可能与实际市场价格行情存在差异。即该价格仅为指示性价格,反映行情走势,不宜为交易目的使用。对于您因交易行为或依赖本网站所含信息所导致的任何损失,Fusion Media及本网站所含数据的提供商不承担责任。
未经Fusion Media及/或数据提供商书面许可,禁止使用、存储、复制、展现、修改、传播或分发本网站所含数据。提供本网站所含数据的供应商及交易所保留其所有知识产权。
本网站的广告客户可能会根据您与广告或广告主的互动情况,向Fusion Media支付费用。
本协议的英文版本系主要版本。如英文版本与中文版本存在差异,以英文版本为准。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 | 粤ICP备17131071号 |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