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抢跑618,快人一步解锁六月AI精选股年中特惠

“渣男”板块:明明周期向上,但就是起不来

发布时间 2024-5-13 08:45
TSM
-
002371
-

一向以来,半导体由于周期性的存在,以及股价波动较大的问题被称为“渣男”,好的时候特别好,一旦掉头,就是六亲不认,把投资者坑惨的案例很多。

然而,如果看国外的半导体公司,又总给人高高在上、热得不行的感觉,特别像英伟达这种公司,市值曾经一度逼近苹果,即使回调了一段时间,依然是2万亿美元的级别,完全掉不下来的感觉。

内外的温度,明显不一样。

站在现在A股市场逐渐走牛趋势的时点,到底应该如何看待半导体?现在又到底是机会还是陷阱?

01

一切皆周期

按照传统说的说法,3-4年是半导体的常规周期,从2022年进入周期下行以来,整个半导体已经走过2年,现在到底处于什么阶段?

根据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的最新数据,2024年3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同比增长15.7%,连续三个月持续保持双位数的增长率。与此同时,虽然3月份半导体销售3个月滚动平均值下降0.6%,但相比今年1-2月的的3.1%和2.1%,跌幅正大幅收窄。

投行野村证券的分析师David Wong在最新报告中写到,3月份将是3个月滚动平均值的季节性底部,预计未来几个月全球芯片销售额将强劲增长。

从时间上看,现在似乎真的到了半导体掉头向上的阶段,从产业链调研的结果看,经过将近2年的去库存,目前各大芯片场的库存水平都已经在正常水平范围,底部特征明显,后期就等待需求拉动了。

问题是,需求驱动力在哪里呢?

大家可以马上想到的,是AI需求,特别是过去一年多,因为chatGPT的出现,所有人都见证了大型科技公司对英伟达GPU的疯抢。

这点毋庸置疑,否则英伟达也不会冲上那么高的市值,AMD和英特尔更不会着急地推出GPU产品。

但AI需求始终是整个半导体行业的一个细分而已,实际上C端的需求同样很庞大,比如消费电子、汽车、家电等等。

遗憾的是,在AI需求火热的同时,这些C端领域表现很一般,甚至有倒退的情况。一方面,全球经济并没有全面走向复苏,所以消费不振;另一方面,C端消费品并没有什么新的爆款出现,这就是为什么整个半导体行业在过去一年还说不上复苏的重要原因。

数据似乎也有验证,比如今年1-3月,模拟芯片的销售额继续同比下降,1月份下降1.5%,2月份下降10.8%,3月份下降3.0%。因为汽车和工业芯片市场的近期疲软,阻碍了复苏步伐。与模拟芯片类似,分立器件以及光电子和传感器的销售额仍处于负增长状态。

不过,现在的情况正在变化。

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经济,在美国经济持续火热的情况下,全球经济也开始步入复苏,虽然不同地区步伐不同,但基本看不到继续恶化的情况,底部基本确认,接下来如果没有什么幺蛾子黑天鹅,大概率将步入向上阶段,只是速度还未可知。

第二,随着AI技术的发展,应用端开始出现一些新的变化,比如从去年年底开始说的AI PC,以及今年年初消费电子展会上出现的各种AI硬件,虽然这些设备并没有特别炸裂,也看不到有那个可以完全达到像PC、智能手机这样的全民必需品,但趋势是值得肯定的。毕竟AI技术最终都要落实到具体的应用上,这种应用除了软件,就是硬件。

传统的PC、智能手机虽然也可以应用云端的AI应用,但不足以支持边缘侧的AI应用,必须加入诸如NPU、AI加速器、大内存芯片等的配件,中间出现的换机潮以及新的配件应用,以及可能出现的新的AI硬件设备,这对于半导体行业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机会。

今年,众多的PC厂家都做出预计,新的换机主周期将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今年的AI PC销售渗透率大约7%,预计到2025年AI笔记本电脑的渗透率达到50%。还有苹果、安卓手机阵营摩拳擦掌要推的AI手机。

所以,诸如存储芯片、逻辑芯片、处理器芯片等数字IC产品线,未来会出现强劲的增长,为半导体周期向上贡献重要力量。

特别要提的是存储,从存储大厂三星、SK海力士、美光的财报电话会来看,预计二季度DRAM和NAND产品的价格可能会出现两位数环比增长,这一市场正进入“超级周期”。

加上现在依然火热的AI基础算力需求,半导体步入周期向上,是确定性非常高的事件。

02

哪些最有可能抢跑?

从产业链角度看,既然芯片已经周期向上,理论上各个细分都会受益,不过步伐可能会有一些不同。

比如已经抢跑一年有余的AI服务器芯片,像英伟达,你可以说它确实很优质,但目前的股价比较已经反应了明年的情况,甚至有部分已经计价了2026年的业绩预期。

但是维持高位,或者再往上冲一波,问题也不会大,只不过寄望于它再翻一倍,概率不太高了,毕竟已经是2万多亿美元。而且过去一年多,积累了很多获利盘,再往上冲,反而会触发获利盘的出逃。

在芯片设计方面,PC和智能手机有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项,因为有AI+换机潮的刺激,但这个还得具体看需求进度。如果拉货情况增长比较理想,那这些领域将率先受益。

在制造方面,台积电 (NYSE:TSM)这类依然看涨,因为它是全球唯一拥有最完善制程的公司,属于通吃型的公司。昨天出的4月份销售数据也验证了这一点,销售额为2360亿元新台币(合73亿美元),环比增长20.9%,同比大幅增长了59.6%。究其原因,一方面是AI需求持续增长,另一方面消费电子开始复苏,这对于很多芯片设计公司,都是好消息。

其他的制造公司,能不能有刺激,还是得看下游需求,比如一些成熟制程的公司,包括联电、格罗方德,还有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还得各自所在的细分领域的下游需求。

总体上是向好,但节奏依然有先后。

对于设备厂商,北方华创 (SZ:002371)因为对于后期的展望不是特别好,股价出现大跌,算是给稍有起色的半导体泼了一盘冷水。不过,也不用过度解读,因为半导体行业本身就存在分化,各个细分还是得看各自的需求。

除芯片设计和晶圆代工企业外,半导体设备和材料供应商均有望受益于高景气周期拐点。

需要强调的是,一旦行业复苏浪潮向汽车电子、工业芯片等传统市场扩散,将为全球芯片销售注入新的增长动力。对于包括联发科、英特尔等企业而言,这种多领域的全面周期回暖或将带来重要的业绩修复契机。

周期性技术复苏扩大到其他电子终端市场,将支持半导体进入下一轮上升周期,从今年下半年持续到2025年。

03

为什么国内行情总是起不来?

这其实就是国内外最本质的区别。

如果单看海外,半导体公司基本都涨了,除了个别像英特尔这种,因为有大量资本开支,吞噬了公司的利润和现金流的。

原因何在呢?

因为他们那边跟AI贴得很近,换句话说,人家那边才是真正的AI,所以能够乘着AI的东风,一跃而起。咱们这边跟AI贴得有点远,所以没有办法,只能眼看别人起高楼。

从半导体底层逻辑出发,任何周期上升,都是需求和库存的共振。有新的需求,而且量很大,库存又在低位,是最好的状态。即使需求正常,库存已经出清完成,也可以。

现在最新最大的需求,无疑是AI,而且基本集中在B端,也就是数据中心层面,所以英伟达、AMD、美光、SK海力士、三星等大厂上去了,处在同一产业链的台积电也上去了,甚至卖设备的ASML,卖IP的ARM,也有很不错的表现。

而咱们这边的,大多数的下游客户还是传统的消费电子、汽车、工业等领域,这些领域既没有新增需求,甚至原来的需求也没真正恢复,所以才会出现一直低迷的情况。

而这些领域又跟宏观经济紧密相关,换句话说,如果没有经济的全面复苏,即使确认现在处在周期底部,国内的半导体大概率起来的速度会很慢,也会明显落后于海外。

所以,押注国内半导体的周期,节奏很重要,太早太晚都容易出事。

库存数据当然很重要,但最根本的决定因素,还是下游的需求。

最后,说到半导体的投资策略,最好当然是和AI沾边的,如果估值没有炒得很高,都有布局价值,当然也可以等待回调后低吸。

至于传统的细分领域,保守起见,就只有做低吸了。(全文完)

***

害怕股票买高了?每天仅人民币2元出头,掌握美股多种估值,避免高买低卖。

以苹果公司为例,了解详情:https://cn.investing.com/pro/NASDAQGS:AAPL

用优惠码CNNEWS1,价格再减10%,每天不到2元钱。

最新评论

正在加载下一篇文章……
风险批露: 交易股票、外汇、商品、期货、债券、基金等金融工具或加密货币属高风险行为,这些风险包括损失您的部分或全部投资金额,所以交易并非适合所有投资者。加密货币价格极易波动,可能受金融、监管或政治事件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保证金交易会放大金融风险。
在决定交易任何金融工具或加密货币前,您应当充分了解与金融市场交易相关的风险和成本,并谨慎考虑您的投资目标、经验水平以及风险偏好,必要时应当寻求专业意见。
Fusion Media提醒您,本网站所含数据未必实时、准确。本网站的数据和价格未必由市场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做市商提供,所以价格可能并不准确且可能与实际市场价格行情存在差异。即该价格仅为指示性价格,反映行情走势,不宜为交易目的使用。对于您因交易行为或依赖本网站所含信息所导致的任何损失,Fusion Media及本网站所含数据的提供商不承担责任。
未经Fusion Media及/或数据提供商书面许可,禁止使用、存储、复制、展现、修改、传播或分发本网站所含数据。提供本网站所含数据的供应商及交易所保留其所有知识产权。
本网站的广告客户可能会根据您与广告或广告主的互动情况,向Fusion Media支付费用。
本协议的英文版本系主要版本。如英文版本与中文版本存在差异,以英文版本为准。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 | 粤ICP备17131071号 | 保留所有权利。